本文作者:admin

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最新消息)

admin 07-02 21
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最新消息)摘要:   前两天在北京与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让我看高晓松介绍保定历史的一段视频。看完他说,保定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有这么多的文物古迹,保定人应该自豪啊!...

  前两天在北京与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让我看高晓松介绍保定历史的一段视频。看完他说,保定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有这么多的文物古迹,保定人应该自豪啊!

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最新消息)

  

  保定东站

  我说,历史文化是一种宝贵财富,但如果不能将其精神内涵发扬光大,只是自我沉醉在历史的光环之中,这财富反而会变成一种包袱。对比一下现在保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地方的差距,我觉得保定人不但不能自豪,倒是应该自卑。

  顺着这一话题,我想起在山西绵山和平遥的游历。

  大约在20余年前,《经济日报》曾经对山西的旅游进行过一篇痛心疾首的分析。大意是说,在文化旅游资源存量居全国前茅的山西,旅游发展却不尽人意。文章发表后不足10年,这种状况改变了,但改变最大的地方却有点出人意料。因为山西在当时的旅游宣传中,在全国叫得最响亮的不是北岳恒山,也不是云岗石窟,而是绵山和平遥,这两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地方。

  又从去过这两个地方归来的熟人口中,得知其火爆的程度。但又给人以疑惑:“是什么让世人对其如此钟情?难道仅仅凭市场运作?”

  

  山西绵山

  从太原南下,过平遥先去绵山。这山,又叫介山。介,便是它的历史渊源。在2600多年前,晋公子重耳受迫害逃亡,随从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在重耳极度穷困潦倒之时,割己肉以献。后来重耳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介子推却带着老母隐于绵山。晋文公反复请他出山,介子推不见。便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将他烧出来。万没想到,他们见到的是介子推母子烧焦的尸体,这使晋文公痛哭流涕,并令全国在清明节前三日禁火,从而留下一段史话。

  按说,这并不算是段了不起的史话,介子推比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地位不显赫;他的故事比起负荆请罪、荆轲刺秦等,其流传也不算广远……却怎得令今人如此刮目相看?

  过介休县不远,平原上兀起群峰连绵,这就是绵山。山口,古式的牌楼隐约可见。我们所住的宾馆在景区深处,所以一路行来,绵山的人文景观区基本上一览无余了。路沿悬崖开凿而出,右侧是百丈深渊,左侧则是依崖壁建筑的寺庙殿宇,而且很新,看得出来多为近年所建。问导游,果然如此。据介绍,绵山原有不少古迹,但多毁于兵燹。介子推衣冠冢等也为后建。

  

  绵山的建筑

  翌日走马观花,发现这些新仿古建筑确实比古迹要多了许多,但也很是了得,既有寺,又有观,集佛、道之大成,甚至还有供奉关公、八仙、五龙王等殿堂。其中供奉佛祖的殿竟有十多重。导游说,就是由于绵山人文景观多,才引来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此言不假,我们由于是提前订的宾馆,才住进了景区。而我市另一拨游客,却不得不宿于20公里外的介休县城。要知道,这可是旅游的淡季。人们为何对绵山趋之若鹜?应该说是对传统佛、道文化和古建文化的兴趣。虽然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但是,借助介子推的故事,建造绵山这样一个偌大的景区,不能不让人佩服山西人敢于和善于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旅游的胆识。

  据导游说,开发绵山的人,是山西的一个“焦炭大王”。在山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拿到了绵山景区几十年的经营权,先后投巨资8亿元,在绝壁上开凿隧道修路10公里,再沿崖修复古迹、新建殿宇,使绵山形成景观群。应该说,这人的胆识,源于对文化的理解。而绵山的成就,是站在传统文化“肩头”上取得的。

  归途中,要过平遥。

  

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山西有新增本土病例吗最新消息)

  平遥古城

  站在平遥的古城墙上,看着一城飞檐灰瓦,听着导游的解说,一种想法从心底迸出:如果说,绵山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对历史文化的修复,那么,平遥的成就,则主要是得益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进入老城,就像回到了儿时的保定。逼仄的街道两旁,是旧旧的灰砖墙,墙基,被盐碱蚀得凸凹不平。还有古式的旧门楼,一座连着一座。小拉车停处,有居民在卸蜂窝煤。旁边的饭店门口,煤炉上的大锅里炸着麻花,香味在街上弥漫。

  一路慢慢行来,看了“人满为患”的古县衙、日昌升票号、镖局。这些地方,保存极是完好。而人们钟情的是什么?是“旧”,是“古”,也只有从“旧”中、从“古”中,品出传统文化浓浓的韵味,品出对现代文化的一种隐隐的昭示。

  就是由于这“旧”、这“古”,平遥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于是平遥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但昭示于华夏,还昭示于世界。

  

  平遥城中大街

  平遥在清时,是县制。在清朝,像这样的县有1000多个,但绝大多数都尘封于历史。平遥之所以留下来了,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平遥由于经济不甚发达,城建远远“落后”。于是,平遥的决策者也像其他众多的城市决策者一样,要拆掉古城,建设“现代化”城市。规划出来后,恰逢余秋雨先生来到平遥。闻听此事上下奔走力阻,结果使平遥古城有模有样地留了下来,成为了国宝乃至世界之宝。这正应了那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绵山和平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分析分析,是以典型文化建筑为基,外延辐射,进而形成地域文化架构和整体文化氛围。

  

  保定古莲花池

  从绵山、平遥,就似乎可以看出保定的城建缺失了什么。近年来,保定的城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新保定的文化味,却是相应淡了,在国内的知名度也相应越来越低。虽然市内拥有比平遥县衙档次高得多、名气也大得多的直隶总督署,有平遥没有的十大名园古莲池等一批文化瑰宝,有“半部民国历史写照”的光园……但它们却在失去整体设计的古城中,于悄然处寂寥度日。

  前些年,就有不少热心的保定市民,就“怎样让外地人在保定住一宿”、“保定古城区到底怎样定位”等问题,提出过自己的建议。是啊,素有“文化底蕴深厚”之称的保定,文化底蕴却体现得不明显,怎不让酷爱家乡的保定人心焦?

  在这里,有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能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指建筑自身的文化味,更是这文化味所隐聚的精神内涵。绵山主要彰显的是介子推不流于权俗的风骨,平遥的日昌升票号彰显的是晋商思想开放的探索精神。它们在山西人的手中,通过市场的运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诠释。由此,才带动起一个引世人瞩目的旅游文化隆起带。

  

  直隶总督府

  相比之下,保定对文化遗存的开掘,在一些地方就给人迷失之感。比如,保护好的,像直隶总督署,我们注重了“半部清史写照”,但没有最大限度地开掘出能给人最大启示的“公生明、廉生威”警世内涵;再如,保定军校广场修复,重点放在广场而非军校。若是由绵山的经营者去开发,恐怕人家会恢复这一中国四大之首的军校的全貌。而像杨继盛祠堂、留法纪念馆也只能算得上是小修小补。再像淮军公所等古迹,至今还在岌岌可危之中。

  能代表保定典型文化的建筑缺少对城建文化的影响力和拖动力,或许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建缺少文化原因之所在。而改变这一状况,并不是几个主管部门力所能及的,关键是主要决策者的决心,由此才能在全市形成一种城建讲文化的人文趋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古建系的一名专业人士在看了保定古城区的建筑后认为,保定文物蕴藏太丰富了,现在要紧的,是端正城建的文化价值取向,确立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你还费劲巴拉地参评历史文化名城干什么?

  

  保定城市建筑

  算一算,保定市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开发保护利用而开展的“城建与文化”大讨论,已过去了近10年,但讨论归讨论,干不干就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在保定城区里的古建筑群,还不是和近10年前一模一样?多数外地人到保定旅游还不是不住一宿?

  还是回到开篇时我与朋友讨论时的那句话,在这种现状面前,保定人有啥可自豪的?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