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增二例本土病例吗(四川两例新型冠)
市卫计委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控制水平
30个医疗质控中心促进医疗质量建设
本报讯 (记者 林智) 医疗质量是医院立足之本,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记者了解到,为持续提高我市医疗服务质量,市卫计委强化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使得全市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市卫计委陆续成立了30家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由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进行培训、检查、以及专业质量考核等,并出台了《遂宁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及相关考核标准,对质控中心实行严格考核与动态管理。各县(区)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专家小组)也在陆续建立中。
除各质控中心的专项检查外,市卫计委每年均采取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合理”专项检查工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等。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医疗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与跟踪复查,督促医疗机构医疗行为逐步规范,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国家卫计委和四川省卫计委分别取消了第三类、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对于“限制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将实行“备案管理”,并由医疗机构承担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市卫计委及时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由市医学会负责四川省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进行备案管理,由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负责日常监管。
医疗机构严格对照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下发的相关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对技术开展的相关条件进行自我评估后,符合规定条件的分别报送四川省医学会、遂宁市医学会进行备案。
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立健全了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等各类技术操作规范,明确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人,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今年,市卫计委结合“质量强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平安医院”创建等活动,组织专家及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就规范诊疗行为等进行了自查、交叉检查、市级督查等三个阶段的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下发了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
相关链接
目前,我市成立有临床检验、急诊急救、临床输血、护理质量、骨科、眼科、超声医学、普外科、放射医学、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感染性疾病、康复、肿瘤性疾病、放射治疗、妇产科、儿科、麻醉、病理、心血管、肾病、病历、医院感染、药事管理、口腔、精神卫生、皮肤性病、耳鼻咽喉、肛肠等30个质量控制中心,涉及多学科领域,并由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推荐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