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唐山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中国科技网讯(通讯员 罗国金 李祥英 记者 蒋秀娟)由《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编委会主办的首届“得佑杯”消化道早癌规范化诊断病例大赛日前在京启动,大赛旨在通过网上报名、学习和实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消化道早癌诊断技术,降低排位在中国前五位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
在我国,早癌的诊断率不足10%,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早期肿瘤发现,一是需要病人的积极配合,二是要提高全国消化道內镜医生诊断的水平,提高他们的认知度、诊断的准确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寻找早癌、诊断早癌、帮扶早癌病人家庭的概念。”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侯主任委员令狐恩强教授指出,大赛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内镜医师的胃肠镜操作水平和普及操作规范,特别是让人数众多的基层医师掌握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技术并提高诊断的水平,及时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患者,并使他们获得精准的治疗。
令狐恩强介绍,消化道早期癌症会在6个月至1年内发展为进展期,目前不少医生由于操作不规范,如不完全清除消化道内的黏液、气泡,难以获得清晰的视野,导致早癌漏诊率高。标准的内镜检查时间应该为半个小时,但很多医院检查时间仅为十多分钟。另外,目前全国仅有2.6万名内镜医生,不能满足当前早诊的需求,因此,内镜医生规范化培训,尤其是基层内镜医生的培养非常重要。
2006年,令狐恩强在国内率先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的剥离手术,针对如何实现消化道早癌内镜下完整剥离,他和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推进工作。2009年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攻克了国际学术难题——环周食管早癌的完整剥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并命名了“隧道技术”,同时出版了世界上首部“隧道技术”的学术专著《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治疗学》(中文版、英文版)。2013年“隧道技术”的相关研究,获得美国胃肠病学会科学年会中唯一国际奖,这是美国胃肠病学会成立78年来唯一的中国学者获此殊荣,标志着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本届大赛通过规范化诊疗培训、病例征集、病例演讲及视频演示等形式,将为消化内镜领域医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由《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编委会委员、国内消化领域著名专家进行指导点评,助力消化内镜领域医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早癌的诊疗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大赛共设八个赛区:北京、南京、广州、上海、西安、哈尔滨、武汉、杭州,分季赛、半决赛、总决赛,总决赛预期将在10月份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