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新增本土确诊症状(安徽省份新增确诊18例)
合肥人!听好啦!
下面宣布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
出!梅!啦!哈哈哈哈哈哈
坏消息是……
未来一周最高温35℃以上
准备迎接热得冒油的“烧烤天”吧……
昨日,省气象台正式宣布,21日起安徽省梅雨期结束,潮湿阴雨天可以暂别一阵子,晴热高温接踵而来,未来一周最高温35℃以上。
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告别这个黏哒哒的梅雨天了
管你再怎么超长待机
该走的终归是要走的
今年的“暴力梅”真是把安徽人虐的死去活来,
然而
天气更热了
今天烧烤模式已经开启!
还是原来的配方,
又是熟悉的烤肉味道!
↓↓↓
看到合肥了吗?
果断在橙色区域。。。。
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毫不留情地将南方归入麾下,万里无云的晴空区下,只剩下晒晒晒!煎,烤,蒸,炒,总有一款加热方式适合你,做好准备迎接今夏最热力最火爆的烤验了吗?
合肥市气象台昨日预报显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市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午后局地可能有对流性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
22日,晴天到多云,28℃~35℃;
23日,晴天到多云,28℃~36℃;
24日,晴天到多云,29℃~35℃;
25日,多云到晴天,28℃~36℃;
26日,多云到晴天,28℃~36℃;
27日,多云,部分阵雨,28℃~35℃。
统统35℃+
统统35℃+
统统35℃+
天气预报说最高温是36℃
但走在外面感觉绝壁有40+呀!
感觉要化了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温度,一般是指避免阳光直射,通风处,草地上,距地面1.5米的白色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这是全球通用的测量方法。体感温度,则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除了每个人的耐热性等主观因素,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中央气象台对体感温度的预测,其实是要告诉大家,这几天我们实际感受到的热,要比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更厉害。
这样闷热的天气,非常容易中暑。小编提醒,不要在太阳下长时间裸露皮肤,不要在阳光下疾走,尽量避开在10:00—16:00这一时段出行。如果实在需要在户外工作,一定要采取有效防晒措施。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要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再不舒服就赶紧去医院,不要拖。
中国气象科普网还发布过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对高温酷暑天气保健的建议——
少吃多餐。美国医学专家理查德·费里说,高温每天可以进食5-6次,每次吃少量食物。同时要大量减少日常饮食中咖啡因、酒精和精制糖的摄入,因为它们会增加身体代谢需求并导致体液失衡等。
多吃葡萄等涩味食物。美国饮食专家杰瑞德·莱文说,葡萄等涩味食物可以让身体增加水分吸收,此外还应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绿叶蔬菜以及全谷类食品等。全谷类食品可以放松肌肉和神经细胞,还可增加钙的吸收。
不渴也要喝水。日本久留米市圣玛利亚医院医师鹤知光说,老年人和儿童体温调节机能比较弱,更应小心中暑。即使没有感觉口渴,也要频繁补水,还可以喝一点含盐分的饮料。
这样动不动就汗流浃背的日子,还是能宅就宅吧,如果实在要外出,请做好防暑防晒措施,尽量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
哦对了,还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们!!!
今天17时30分,迎来“大暑”节气,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到来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更要保持心平气和哦!
高温酷暑有这样一帮人
(▲图为成都一线交警高温下执勤晕倒)
高温下执勤的交警
高温下的劳动者
高温下的“绿化美容师”
高温下的建筑工人
高温下的快递小哥
高温下的环卫工人
……
各位注意防暑!
不多说了,在空调房里的我们默默为他们点个zan!
▍内容来源:合肥晚报、新浪微博、网络综合
▍(交流联系小编微信号:330476939)
99%的合肥人都喜欢
●胎儿颈部被脐带绕了五圈半,都快被勒死了!公婆竟拦着不让开刀……
● 妻子遭工友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法院判他无罪…
● 注意!在ATM机上取钱时发现这种情况立马报警!
● 女出租车司机怀孕去做B超,这画面惊呆了所有人...
● 她把牙膏抹到鼻子上,第二天起床惊呆了…